资讯详情

大棚蔬菜专业村转向绿色无公害

发布时间:2013-07-31 14:35:54 来源: 编辑:

“村里几乎户户种大棚,最多的一家3个棚。平均一个棚年收入3万多元,村里人都说,这比外出打工强。”7月19日,邹平县孙镇前刘村党支部书记刘本习指着成片的蔬菜大棚说。前刘村共276户,有蔬菜大棚的220户,耕地1250亩,蔬菜大棚占了800亩。
1991年去寿光考察,发展起大棚蔬菜种植
1991年之前,前刘村以棉花、玉米、小麦等传统农业种植为主,经济效益低。1991年,刘本习有次到县农业局开会,了解到寿光发展蔬菜大棚的信息,觉得这是个好技术,可以在村里发展。为此,刘本习好几次去寿光考察。详细了解当地情况后,确定这项产业可以强村富民。当年7月,前刘村组织了100多名村民到寿光参观学习,回来后,有47户报名搞大棚生产。
当时,前刘村统一调整出50多亩地用于建大棚,村集体担保从农信社贷款20万元,统一购买建棚物料,从寿光聘请技术员进行指导。47个大棚建好后,为便于管理与销售,村里决定所有大棚种植黄瓜。“当时黄瓜成熟后怕卖不出去,想联系寿光的客商”,刘本习说,“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‘程咬金’,一名淄博博山的菜贩,看到长势良好的黄瓜,以5元一斤的价格全部收购。黄瓜卖完后,建大棚的贷款当年就还清了。”看到大棚种菜效益高,村民发展蔬菜大棚的劲头更足了,第二年,又有40户村民加入,新建了60多个蔬菜大棚。
此后,该村的大棚越建越多,村里也不断调整土地适应村民建大棚的需要。截至目前,前刘村已建成516个蔬菜大棚,大多为新式钢架结构大棚,蔬菜有黄瓜、西红柿、苦菊、芹菜等十几个品种。
黄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,苦菊、芹菜正准备申请
为方便大棚蔬菜的管理和销售,2007年,前刘村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,所有菜农都成了社员。每年9月份,该村都邀请省、市级农业部门的专家,对菜农进行技术指导。2010年,该村投入十几万元建起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蔬菜批发市场,对村内和生产区道路进行了硬化,并利用网络进行宣传,吸引了章丘、淄川、寿光、东北等地客商前来收购。
前刘村一共1250亩耕地,除了小清河北岸的300亩因交通不便不宜发展蔬菜种植,剩下的土地基本都建上了大棚。大棚基本饱和后,该村向既有的大棚要效益、要品质。2002年起,该村的大棚菜从一年一季变为一年三季,即每年10月种芹菜、苦菊,两个半月后收获;1月份种黄瓜、西红柿、茄子、西葫芦,七八月份收获后,接着种越夏黄瓜、西红柿。
适应近些年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,前刘村的黄瓜于2010年注册了“玉喜园”绿色食品商标,经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。今年准备新申请苦菊、芹菜两个无公害品种。“绿色品牌”让该村的这几种蔬菜供不应求。
大棚蔬菜,给前刘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如今,该村年产蔬菜500吨,纯收入1700万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15000元左右。富起来的前刘村,持续改善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。从2007年至今,该村累计投入近200万元修建村内道路、更换变压器,又投资15万元在村里安装了两套净化水设备,让村民喝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,并为所有村民缴纳合作医疗、家庭财产保险等费用,创办残疾人蔬菜扶贫基地。
“今年打算在大棚生产区再打3眼机井,把老化的两相电路更换为更加稳定的三相电……”说起今年的计划,在前刘村干了20多年党支部书记的刘本习头头是道。
阅读 4729

相关资讯

首页 新房 二手房 租房 我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