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详情

中国住房信息何时能完成联网

发布时间:2013-07-10 09:28:49 来源: 编辑:
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将全国住房信息联网城市扩围至500个,然而大限已到,却只有60余个城市的个人房产信息实现了联网查询。这份“爽约”的承诺遭到了广泛质疑。一个信息技术问题缘何吸引如此多关注?

  对全国的住房信息进行规范登记和查询,将有助于让积重难返的房地产市场步入正途。在山东已建成的住房信息网络系统上,通过人名和身份证号码便可检索出该人的房产登记、住房抵押等情况,在系统的三维地图上还可实时了解区域内楼盘销售的价格和状态,甚至可以查询到该人的纳税、信贷等信息。

  这些基础数据可以发挥三重功效:一是为全面推行房产税提供条件。房产税的计税核心是家庭的住房套数和面积,以排除房产面积合理和低收入人群。同时征收房产税增加了房地产投资成本,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和投机的行为,住房信息联网系统无疑为开征房产税提供了基础性数据。

  二是为制定房产政策提供基础。政府可以通过查看住房信息联网系统,有效监控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流向和楼市销售等运行情况。待系统健全后,其提供的实时、准确、详实的数据将助力于政府对房地产的统计分析、政策调研工作。

  三是为打击腐败现象提供利器。现有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仅限于向组织内部申报,怎样核查官员自行申报的真实性?谁来启动核查?是否向社会公示官员财产?这些都是问题。而住房信息联网系统在建设过程中,将不可避免地对房产开展普查,有利于准确把握房产的真实所属。被授予查询、监控权力的部门和个人,在发现“房叔”、“房媳”等现象后可提供举报线索。有关部门在接到举报或自行侦查反贪案件时,应有权依据法定程序启动查询。当然,有必要将查询权限限定在有限范围内,在“打击贪腐”与“保护个人隐私”上寻求平衡。

  在计划制定科学、合理的前提下,问责机制是冲破既得利益的利剑。不管地方政府有多依赖土地财政、不管官员或个人有多不情愿告知房产,不完成考核任务、不履行公民义务,便应运用铁腕手段对其进行问责。没有规矩,何以成方圆?

阅读 4117

相关资讯

首页 新房 二手房 租房 我的